实探 | “我们没有自乱阵脚!”关税重压下,大湾区中小外贸企业迎难而上
券商中国·2025-04-14 10:48
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政府将对中国关税提高至125%,随后豁免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的关税[2] -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但美企在华投资逆势创1.27万亿美元新高[4] - 美国市场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有需求,客户愿意承担高额关税维持原价采购[4] 中国产业链的韧性与应对策略 - 企业未因关税政策自乱阵脚,而是冷静评估市场空间和应对措施[3][4] - 中国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比土耳其、墨西哥具有效率和工匠精神优势[5] - 行业认为美国制造业回流面临高成本和资源禀赋限制,关税政策难以改变国际分工格局[5][6] 企业全球化布局调整 - 多家公司计划拓展欧洲、中亚、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研究当地消费特征以开拓客群[8][12] - 部分服装及鞋帽企业已在泰国、菲律宾建厂,并加强加拿大、德国等国的销售团队[9] - 物流企业加速欧洲航线布局,配合客户需求转移,全球30多家分公司提供基础服务支持[10][11] 具体企业案例 - 佛爱娃工艺品公司产品出口60多国,美国客户主动承担关税显示对中国产品的信心[4] - 乐能创新技术公司通过涨价、转口贸易和供应链转移应对关税,海外库存可支撑5-6个月[11] - 东莞市工贸发展促进会30多家企业计划8月组团开拓澳大利亚市场[12] 行业整体态度 - 外贸企业采取"亮剑精神",通过多元化布局和供应链调整应对挑战[13] - 中国产业链展现出兼具韧性和弹性的特点,积极开拓非美市场以抵消关税影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