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核心观点 - 两部门首次联合出台民政高技能人才建设文件 明确2030年目标为培养体系完善、规模壮大、结构优化的技能人才队伍 支撑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1][6][7] - 重点覆盖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员、殡仪服务员等7类传统特色职业 将其定位为民政技能人才主力军 [3] - 提出六大方向15条措施 涵盖培养体系、使用制度、评价通道、激励机制及组织保障 [4][6] 人才培养体系 - 职业教育发展:推进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等民政特色专业建设 鼓励校企订单式培养 支持"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考核 高标准建设民政职业大学 [8] - 培养模式创新:开发精品课程与一体化教材 推动用人单位参与教学改革 共建实训基地 强化职业道德与安全规范培训 [9] - 领军与紧缺人才培养:通过研修、境外培训提升领军人才能力 建立紧缺人才培训供需平台 动态调整职业培训补贴标准 [10] 人才使用与评价机制 - 岗位使用优化: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技术攻关和管理决策 畅通向专业技术岗位流动渠道 探索劳务输出地区协作引才 [11] - 职业发展通道:加快民政职业标准制修订 推动"五级工"向"八级工"制度转变 实现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职称贯通 [12] - 技能认定与竞赛:简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流程 举办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以赛促评并晋升优秀选手等级 [13][14] 激励机制与组织保障 - 待遇提升:推行项目工资制、年薪制等分配方式 将优秀人才纳入地方高层次人才目录享受住房、教育优惠 [15] - 专项津贴落实:保障殡葬特岗津贴、儿童福利机构特教补贴及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待遇 鼓励企业设立技能津贴 [15] - 资源保障:统筹财政资金与彩票公益金支持人才建设 建设信息化人才库 加强典型宣传提升职业荣誉感 [17]
两部门首次联合发文!培养民政领域高技能人才
证券时报·2025-04-14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