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内稳外险”,医药行业再梳理与思路更新
青侨阳光投资交流·2025-04-14 13:48

医药行业增长态势 - 2024年港股医药公司(市值超20亿)合计营收增速5.5%,净利增速13.0%,呈现稳健增长趋势 [2] - 2024年18A医药股可持续业务营收达598亿元,同比增长48%,较2019年增长超12倍 [2] - 预计2025年18A可持续营收增速30%-40%,2026年规模或超1000亿元 [3] - 头部创新药企如百济神州(non-GAAP利润扭亏为+0.5亿美元)、信达生物(non-IFRS利润+3.3亿)接近全面盈利 [7] 国产创新药出海与盈利改善 - 泽布替尼海外营收从2020年1亿增至2024年172亿元,西达基奥仑赛美国营收2024年达69亿元 [7] - 海外市场为国内20倍体量,非美市场仍有10倍+潜在空间 [7] - 2024-2026年为港股18A公司经营性盈利临界点,预计半数持仓标的将在2025-2026年扭亏 [6][8] 国内经济与政策环境 - 2024年9月后社融、社零、CPI等指标企稳弱复苏,30城房地产成交面积同比转正 [10] - 药品集采政策优化明确边界,丙类目录推动孤儿药、CART等高定价创新药发展 [12] - 医保资源获取思路转向多元化:集采力度放缓+自费市场扩容+商保发展 [13] 中美关税战影响 - 2025年4月中美互加34%关税,短期增加不确定性但长期对医药行业基本面冲击有限 [12][14] - 创新药出海以BD授权为主(属IP服务贸易),关税直接影响较小;器械高耗对美依赖度低 [16] - 历史经验显示外部压力推动产业升级,如2018年贸易战加速国产创新药械发展 [14] 基金持仓策略调整 - 2022年超配创新药(仓位60%+),2023年起加码港股高耗(2025Q1达45%) [17] - 2025年2-3月寻求组合再均衡:降低总仓位、关注低估传统壁垒、重建美股生科持仓 [18] - 当前持仓标的估值仍具吸引力,如某双抗药企未来2年营收预计增长15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