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估值角度,先冲港股
雪球·2025-04-22 16:29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是港币计价的人民币资产,例如腾讯控股等中资企业营收和资产均以人民币为主[3][4] - 恒生指数市盈率9.60倍,处于近十年36.85%分位,成分股已纳入腾讯、阿里等互联网龙头,估值处于低位[24]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0倍,处于近五年8.54%分位,相比纳指更具吸引力[26][29] - 恒生消费指数市盈率17倍,处于近十年13.69%分位,成分股聚焦衣食住行内需龙头[30] - 港股创新药市盈率23.61倍,受益于18A规则,国内龙头集中上市且2025年将迎盈利周期[32] - 南向资金年内突破6000亿港币,规模超2021-2023全年,逼近2020年6800亿纪录[21][22] A股市场分析 - 沪深300市盈率12.26倍,处于近十年43.33%分位,2018/2022/2024年最低触及10-11倍[7] - 国家队累计申购1300亿沪深300ETF形成支撑,但涨幅受限因前期未充分回调[10] 美股市场分析 - 纳指100市盈率29.5倍,处于近十年55%分位,需跌至24倍才有较高布局胜率[14] - 标普500市盈率24倍,处于近十年61.61%分位,传统产业受益于关税与制造业回流[17][18] - 美股科技股面临中国竞争加剧及AI垄断优势被打破的压力[15] 跨市场比较 - 港股因无国家队兜底估值更低,恒生科技、创新药、消费等板块较A股和美股更具配置价值[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