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为应对外部冲击,政策层近期高度重视并重申“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意义 [1][2] - 政策组合需在消费、地产、基建、制造业四大领域发力,以应对各自面临的挑战与矛盾,从而提振内需、稳定经济 [1] 消费领域政策展望 - 消费政策面临“短期纾困”与“长效培育”的多重目标,建议兼顾短期需求侧刺激与长期供给侧改革 [1][2] - 当前消费面临总量增速阶梯式回落、消费率低位运行等长期挑战,历史上政策多侧重供给侧,少有大规模现金补贴 [3] - 具体促消费方向建议包括:以旧换新资金从3000亿元进一步扩大;提高财政供养人员工资约10%,对应财政支出约6000亿元;落实全国生育补贴及失业青年群体补贴,总体规模约千亿元;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发展入境消费 [3] - 其他潜在政策思路包括中央统筹发放服务业消费券、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 [4] 地产领域政策展望 - 房地产行业面临防范房价过快上涨与居民悲观预期的矛盾,需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1][4] - 行业自2021年达峰后进入下行周期,体现为房价下跌、成交量减少、企业流动性风险增加等 [4] - 供给侧政策建议包括加大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支持地方政府回收闲置存量土地 [4] - 需求侧政策建议包括加快落地“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货币化安置,以及更大力度取消限制性规则、降低购房负担 [4] 基建领域政策展望 - 基建投资需在隐债追责压力与扩大有效投资之间寻求新平衡,落实“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 [1][5] - 在“中央加杠杆,地方稳杠杆”趋势下,基建投资增速呈现分化,地方财政依赖型行业增速放缓 [5] - 后续政策方向包括推进城投平台“退名单”以实现产投转型;加强新老基建衔接需“放松约束”与“提升收益”并重;简化流程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土地财政模式向股权财政转型 [5] 制造业领域政策展望 - 制造业面临国内新质生产力拉动新增产能与海外贸易摩擦带来出口压力的矛盾 [1][6] - 经济中供需不平衡问题加剧,截至2025年3月PPI已连续29个月同比为负,2024年制造业投资增速较高可能加大后续供给压力 [6] - 政策将多管齐下优化供给格局,具体包括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清理不合理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减少供求突出产业出口退税;推动新一轮产能格局优化,强化行业协会自律功能 [6]
政策组合拳|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展望
中信证券研究·2025-04-21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