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定位与功能 - 抽水蓄能作为技术最成熟的储能方式,具备储能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的优势,适合大规模调度以配合风光机组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 [2] - 主要功能包括调峰(改善电网稳定性)、调频(快速响应频率变化)、调相(维持无功功率平衡)、储能(电能-势能转换)、紧急事故备用及黑启动(故障后快速恢复供电) [5] 历史发展 - 行业起步于1960年代,1990年代进入大型化阶段,"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新增装机分别为610万千瓦和846万千瓦,低于规划目标,主因电价机制导致回报率偏低 [6] - 2010-2020年装机增速为6 3%-6 5%,受制于成本疏导困难和投资积极性不足 [7] 发展机遇与规划 - 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导致电网调峰压力加大,抽水蓄能作为核心调节电源受重视,预计2025/2030年累计投产规模达73GW/155GW,"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增速分别为18 3%和16 2% [9] - 国家规划2025年投产6200万千瓦以上,2030年达1 2亿千瓦,重点项目覆盖华北、东北、华东等区域,总规模达5 238亿千瓦 [16] - 政策密集出台,包括《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技术路线和骨干企业培育目标,2024年提出到2027年投运8000万千瓦以上 [17] 投资回报机制 - 两部制电价全面覆盖后,容量电价保障6 5%资本金回报率,电量电价通过现货市场价差和辅助服务收入增厚收益,模拟项目显示权益IRR可提升至7 6%-9 9% [19][21] - 成本结构包括固定投资(单位造价6000元/kW)和可变运维费用(材料费0 1元/kW,人工费11 5元/kW),容量电价对造价变动敏感,±600元/kW对应±40%电价波动 [20][22] 竞争格局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主导市场,规划2030年投运规模分别达100GW和29GW,占全国目标的83% [25][27] - 电力央企集团加速布局,"十四五"期间核准项目占比达40%,凭借资金和运营经验优势打造新增长点 [25] 技术经济性 - 模拟项目显示,120万千瓦电站总投资72亿元,40年经营期NPV为16 7亿元,权益IRR受转化效率影响显著(75%效率下IRR为6 5%,80%效率提升至6 8%) [21][24] - 运维成本每增加10元/kW将导致IRR下降0 4%-0 6%,融资成本上升0 2%则IRR降低0 1%-0 3% [23]
公用环保|抽水蓄能:电价机制改善刺激投资,抽蓄步入扩张周期
中信证券研究·2025-04-21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