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完赛率只有30%的机器人马拉松
吴晓波频道·2025-04-20 08:41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 - 赛事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赛道全长21.0975公里,包含6个左转道、8个右转道、减速带、碎石和最高9°坡道等复杂地形 [13] - 仅30%参赛机器人完赛,20多支队伍中不到半数完成赛程一半,最终6家进入官方完赛名单 [21] - 比赛采用"实际用时+换人罚时"规则,每更换同型号机器人一次罚时10分钟 [34] 参赛机器人表现与技术特点 - 冠军天工Ultra身高1.8米,用时2小时40分42秒,平均速度7-8km/h达到人类业余水平,采用"跟随模式"通过视觉追踪领跑者 [25][27][41] - 亚军松延动力N2身高1.2米/重30kg,配备特制跑鞋解决脚踝冲击问题,全身采用轻量化铝合金和高强度复合材料 [30][33] - 季军卓益得"行者二号"身高168cm/重28kg,采用肌腱驱动技术,续航能力达100km,比赛中未换电但更换机器人两次 [35][36]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体系分为大脑(决策系统)、小脑(运动控制)和肢体(物理执行)三个维度 [57][58][59] - 数据获取主要依赖人力遥操作、模拟器数据和视频学习三种方式,但大规模实践数据仍稀缺 [52] - 2023年《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2025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批量生产目标 [59] 赛事产业意义 - 赛事被视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技术成人礼",检验关节精度、热管理、电源系统等关键技术极限 [15][53] - 暴露当前技术瓶颈:需要人工跟随维护、频繁冷却处理、结构易损等问题 [42][46][48] - 智能机器人被视为继新能源车后中国下一个十万亿级产业,但实际应用场景仍待开发 [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