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记者观察|智驾宣传:不能光讲能力“上限”,更要讲透安全“底限”!
证券时报·2025-04-24 08:12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展,整车企业在本次车展上不约而同地弱化了对"智 能驾驶"的宣传:比亚迪将"天神之眼"从原来的"高阶智驾"更改为"驾驶辅助",将"代客泊车"更改成"下车 泊入";小米汽车在相关视频中减少了智能驾驶表述的内容…… 这背后,是智能驾驶宣传被戴上了"紧箍咒"。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先后发布 《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明确提到车企应规范宣传营销行为,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 销,避免使用模糊或误导性表述,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风险。 责编:万健祎 校对: 陶谦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在汽车行业从"电动化"时代步入"智能化"时代的关键节点,为何要给智能驾驶宣传戴上"紧箍咒"?因为无 论各大车企在发布会上把智驾功能讲述得如何天花乱坠,都无法掩盖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落地车型最高也 只达到了L2级别辅助驾驶水平的事实。这一级别的辅助驾驶无法替代司机,汽车也无法脱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