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速度显著提升,2024年人形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同比暴涨202%至387项,发明专利占比超60% [5] - 上游产业链配套完善(深圳硬件成本占比60%-70%)和下游应用场景拓展(汽车制造、核电站巡检等)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7][8][10] - 大厂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腾讯/华为/大疆/平安科技位列深圳专利申请量前四,行业生态从中小企业主导转向大厂引领 [6] - 资本持续加码人形机器人赛道,2024年行业融资超200亿元,人形机器人占比49%,深圳种子轮投资占比31.94%高于全国 [10][11] 创新速度 -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显著,已实现钢琴演奏、毫米级抓取、马拉松跑步(优必选"天工Ultra"获100+意向订单)、格斗等复杂功能 [3][5] - 2023-2024年专利申请量连续翻倍增长:2023年128项(+276%),2024年387项(+202%),发明专利占比超60% [5] 产业链配套 - 深圳形成完整产业链集群,覆盖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减速器)和非工业机器人(激光雷达、芯片)核心零部件 [7] - 长三角地区(如上海)依托国家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开源共创,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青龙"实现技术共享 [8] 应用场景 - 实际工业场景加速落地:上汽工厂的上下料作业、上海电气核电站巡检等应用验证商业化潜力 [10] - 市场需求驱动技术迭代,应用数据积累推动人形机器人动作拟人化水平提升 [10] 资本投入 - 2024年机器人行业融资200起/200亿元,人形机器人占比49%,深圳以72起融资领跑全国 [10][11] - 深创投等机构重点布局机器人本体及核心技术企业,种子轮投资占比显著高于全国水平 [11]
机器人“顶流”企业齐聚深圳!三大创新密码解锁
证券时报·2025-04-25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