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活动概况 - 活动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主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承办,主题为"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未成年人普法 [1] - 活动形式包括法治情景剧表演、普法课堂、典型案例发布及互动问答,全国人大代表、师生家长及媒体代表参与 [1][19][22]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少儿频道主持人月亮姐姐担任主持,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致辞 [2][4] 法治情景剧《光》 - 情景剧由北大附中戏剧社自编自导自演,讲述学生"小洁"遭受肢体欺凌、辱骂的案例,法庭审判情节展现法律公正 [7][9] - 剧情通过欺凌者、受害者及家长的多角度演绎,引发观众对校园欺凌的思考,结尾强调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 [9][15] 普法课堂内容 -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海虹以电影《哪吒2》为例,解析肢体、语言、社交孤立及网络欺凌四种形式 [11] - 课堂指出欺凌导致受害者心理创伤、欺凌者暴力倾向及旁观者价值观扭曲,并通过司法案例使法律条文生动化 [11] - 反欺凌集体宣誓环节中,学生承诺"不参与欺凌、不沉默纵容",强化法律意识 [12][14][15] 典型案例发布 - 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在校园发布6个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案例,明确学校教育管理责任及合理惩戒界限 [17][19][20] - 最高法自2013年起累计发布未成年人保护案例252个,2024年联合八部门上线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事例库 [20] - 案例通过司法裁判支持学校正常管理,推动家校协同,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21] 互动问答环节 - 问题涵盖体育课受伤责任判定、"开盒挂人"的法律后果及欺凌与矛盾的区别,法官从民事、行政、刑事责任角度解答 [23][24][27] - 法官强调学校需建立科学保护机制,家长需与学校协作,合法惩戒不包括体罚或人格侮辱 [27] 活动成效与社会反响 - 全国人大代表张海鸥肯定活动创新性,建议律所、高校等社会力量参与普法 [30][33] - 北京市人大代表祖彬提议推广沉浸式普法形式,如法庭情景剧和法院开放日 [34] - 学生反馈情景剧增强法律认知,家长认为活动对家校共育有指导意义 [36][37]
月亮姐姐来了!当法律知识脱下严肃外衣,法袍与校服聊起了春天
最高人民法院·2025-04-24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