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马斯克Neuralink工艺更先进!我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量子位·2025-06-15 12:17
核心观点 - 中国成功开展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标志着成为全球第二个进入该技术临床试验阶段的国家[1][3] - 该技术由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及相关企业合作完成[2] - 植入体尺寸全球最小(直径26毫米/厚度6毫米,Neuralink的1/2),电极柔性超Neuralink百倍(头发丝1/100)[4][9][12] - 受试者通过2-3周训练可实现意念控制电脑游戏,达到普通人操作水平[29][30] - 设备使用寿命5年,已验证通过二次手术升级换代的可行性[22][32][33] 技术突破 硬件创新 - 采用半导体加工工艺,电极横截面积为Neuralink的1/5-1/7[10] - 电极尺寸与神经元组织相似,柔软度与神经元相互作用力同量级[15] - 植入后"几乎无异物感",解决了微尺度传感器易被体液腐蚀的问题[14][18][20] 软件算法 - 实现毫秒级实时在线解码(十几毫秒完成信号提取到指令生成)[24] - 自主研发在线学习框架,采用自适应调节机制优化神经解码器[26] - 建立高精度闭环控制链路,适应神经信号非平稳性[25] 临床应用 - 首例受试者为37岁四肢截肢男性,术后月余无感染/电极失效[27][28] - 短期目标实现机械臂抓握等物理操作[6] - 长期目标拓展至机器狗、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复杂设备控制[7] - 已验证猕猴模型中二次植入的可行性,术后系统保持稳定[32] 行业意义 - 技术突破将改善脊髓损伤、截肢及渐冻症患者生存质量[34] - 临床试验效果验证了设备有效性和稳定性[27][28] - 中国成为继Neuralink后全球第二个掌握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技术的国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