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火成这样了,为什么有人骂Labubu是郁金香?
凤凰网财经·2025-06-14 19:05

核心观点 - Labubu持续爆火引发舆论两极分化,一方质疑为"当代郁金香",另一方强调其为Z世代"情绪刚需" [1] - 资本通过饥饿营销、限量拍卖将Labubu捧成天价"稀缺资产",导致抢购冲突、黄牛泛滥 [1] - 在Z世代消费逻辑变迁背景下,情绪消费具有合理性,但需警惕资本炒作风险 [1] - "全球唯一一只"131cm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拍卖成交 [1] - 调查显示40%认为Labubu天价是"盲目跟风",42%表示"看不懂但大为震撼" [1] 市场表现与争议 - 泡泡玛特股价一年多翻10多倍,市盈率达108倍 [2] - 公司创始人王宁以1479亿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2] - 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130.38亿元,净利润31.25亿元 [10] - IP爆款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年销售额达30亿 [10] - 原始股东蜂巧资本抛售全部股票套现22亿港元离场 [7] 消费逻辑分析 - Z世代消费呈现"效用至上"向"意义消费"转变 [11] - Labubu成为承载情感认同和身份表达的"社交货币" [11] - 情绪消费锚定三种心理:治愈需求、个性宣言、身份归属感 [13] - 泡泡玛特核心用户为18-35岁年轻女性、Z世代和都市白领 [15] - 女性基金经理重仓泡泡玛特比例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15] 市场过热现象 - 薄荷色Labubu玩偶拍卖价达108万元 [16] - 伦敦门店因消费者争抢Labubu爆发肢体冲突 [16] - 原价3000元的潮玩被炒至7万元 [17] - 投诉平台显示100多条投诉与未成年人盲盒消费有关 [17] - 黄牛泛滥导致真正爱好者被迫承担溢价或退出 [17]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新兴消费逻辑崛起,传统消费逻辑让位 [18] - Labubu用社交货币和情绪价值构筑护城河 [20] - 泡泡玛特需警惕Molly式热度消退风险 [20] - 关键挑战在于能否孵化下一个爆款IP [21] - 需在过热市场氛围下守住潮玩本质价值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