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产业现状 - 行业热度快速升温,各类服务套餐价格差异显著,从淘宝数百元咨询到机构2万元高端套餐不等 [1] -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335万人,若3%考生使用服务,按平均3000元/单计算,市场规模超10亿元 [2] - 重庆中型机构提供6800-7800元一对一服务,北京大型机构推出7000元和2万元两档套餐 [3] - 头部机构如张雪峰团队推出12999元和18999元高端服务卡 [4] - 个人从业者收费相对较低,如独立填报老师杨老师提供2999元全程个性化服务 [4] 行业竞争格局 - 教育机构纷纷入场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呈现鱼龙混杂状态 [2] - 机构强调专业优势:五年以上经验老师、真实数据支撑、分数线精准匹配等服务差异化 [3] - 个人从业者以价格优势和专属服务为卖点,如全程单点对接、不限次沟通等 [4] - 低端市场存在淘宝数百元基础咨询服务,满足部分考生填补信息差需求 [4][5] 行业争议焦点 - 被质疑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焦虑,收费与服务价值不匹配 [1] - 服务效果承诺存在差异,基础保障仅为"确保有学上",不保证具体院校层次 [6][7] - 权威专家指出高校信息本应公开透明,质疑所谓"内部信息"真实性 [6] - 售后机制不统一,部分机构不明确退赔政策,仅承诺次年优惠续费 [7] 用户需求分析 - 家长普遍缺乏专业信息梳理能力,愿为数千元服务支付溢价 [6] - 典型案例显示5000元服务成功帮助考生进入一本院校王牌专业 [7] - 部分考生仅需基础信息补充,配合学校老师建议即可完成填报 [5] - 新高考改革下志愿填报复杂度提升(如96个志愿省份),催生专业服务需求 [7] 行业核心问题 - 服务无法替代考生自身规划,需结合兴趣、能力、职业发展等多维度考量 [8] - 热门专业存在就业前景不确定性,盲目跟风可能导致"毕业即过剩"风险 [8] - 专家建议填报应坚持兴趣原则、能力原则、社会需求原则和长远发展原则 [8] - 行业存在"一锤子买卖"特征,缺乏持续跟踪服务机制 [1]
张雪峰“撤回一个停播”,高考志愿填报该不该报班?
凤凰网财经·2025-06-13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