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巨头,重塑供应链
半导体行业观察·2025-06-13 08:46

东南亚半导体产业崛起 - 自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开始以来,关税不确定性抑制半导体企业资本投资,促使全球半导体企业计划在东南亚重组供应链以应对后特朗普时代[1] - 东南亚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地理位置和政府扶持政策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中角色日益重要,尤其在组装、测试和封装(ATP)领域影响力快速提升[1] - 半导体制造工厂通常需要3-4年才能全面投产,因此企业正提前布局东南亚供应链[1] 马来西亚半导体投资动态 - 马来西亚占据全球半导体后端工序13%,已成为亚洲全球供应链枢纽之一[1] - 英特尔、博通、美光等企业已进驻马来西亚,英特尔正在加大投资建设先进封装工厂[1][2] - 马来西亚政府目标在年底前吸引超过1000亿美元(约136万亿韩元)投资[1] - ARM选择马来西亚作为首个生产基地,马来西亚政府同意10年内支付2.5亿美元专利费并提供半导体设计IP[2] - 马来西亚计划将半导体产业中心从后端测试转移到前端流程[2] 新加坡半导体发展 - 新加坡半导体产业占GDP6%,承担全球20%半导体设备产量[2] - 美光正在升级新加坡工厂生产先进HBM,格芯扩建生产线[2] - 台积电子公司VIS和恩智浦半导体投资78亿美元(约10.7万亿韩元)在新加坡建设晶圆厂[2] - 新加坡政府计划投资136亿美元用于研发和人才培养[2] 越南半导体市场增长 - 越南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16年106.2亿美元增长41%至2023年150.1亿美元[3] - 越南正崛起成为半导体封装和测试领域新兴强国,Emcore运营工厂目标实现100亿美元半导体出口额[3] - 越南政府投资10亿美元项目培训约5万名半导体工程师[3] 行业趋势分析 - 半导体设施投资具有长期性,为应对特朗普关税迁移生产基地不现实[3] - 由于美国对中国半导体监管持续,劳动力成本低且生态系统发达的东南亚国家成为最安全选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