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波基金回报差领跑“黑马”揭秘,投资者回报提升路径何寻?中国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回报差研究-当幻想撞上现实 第三章
Morningstar晨星·2025-06-12 09:02

核心观点 - 投资者需评估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身风险偏好适配、投研团队资深、策略稳定、风控完善的基金 [2] - 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并提升抗风险能力 [2] - 践行长期持有理念,规避短期择时和情绪化决策 [2] 偏债型产品表现 - 保守混合基金投资者回报差为-0.86%,固收型基金为-0.62%,优于主动股票的-2.65% [3] - 底层资产以债券为主,收益稳健且波动性低,投资者多基于防御性考量,减少短期交易冲动 [3][6] 宽基类被动产品表现 - 宽基类被动基金投资者回报差为2.81%,显著优于主动股票的-2.65% [3][9] - 机构资金(如中央汇金和险资)在市场低位大规模流入宽基类ETF,未参与前期下跌阶段,推动正向回报差 [9][10] - 中央汇金持有大盘平衡型ETF份额从183.9亿份增至2194.2亿份,占比从21.5%升至57.1% [10] - 险资持有大盘成长型ETF份额从19.7亿份增至233.5亿份,占比从5.6%升至24.1% [10] 混合型基金表现 - 标准混合型基金呈现小幅正向投资者回报差,与美国市场类似 [7] - 养老FOF产品中,持有期三年的保守混合FOF回报差为0.43%,优于同类无持有期产品的-0.99% [19] 被动产品趋势 - 被动产品费用低廉,主动产品超额收益空间压缩,指数化投资普及 [8] - 资管新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险资加快布局ETF等被动产品 [8] - 宽基类ETF追踪指数行业覆盖面广,长期平滑市场波动,如博时裕富沪深300指数A五年期年化波动率18.13%,低于主动股票的23.57% [8] 改善投资者回报建议 - 构建系统化基金筛选框架,评估投研团队能力、策略稳定性和费率结构 [17] - 采用多元策略分散配置,组合不同风险收益属性产品 [18] - 设置长锁定期产品(如养老FOF)可有效遏制频繁申赎,提升回报差 [19] - 引导投顾收入与客户投资收益挂钩,取代销售佣金模式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