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投体系构建 - 深圳市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登记 总规模3亿元 存续期限15年 重点布局智能终端 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锚定深圳"20+8"产业集群 [6][9] - 深创投种子训练营同步启动 聚焦种子轮或天使轮初创企业 提供500万至1000万启动资金 覆盖装备智造 信息科技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 [10] - 深圳构建全链条创投体系 从"挖项目"转向"培育产业" 形成覆盖种子期 天使期 VC PE的全阶段闭环 [7][13] 种子基金政策支持 - 深圳2023年设立总规模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 2024年落地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规模2亿元) 由市区两级财政与市场化机构联合发起 [13] - 深圳推出科技保险补偿方案 对子基金投资损失托底补偿 单支基金最高赔偿投资总额5% 累计上限3000万元 [13] - 政策目标明确 2026年底前"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规模年均增长15% 拟取消初早期基金的返投时序与规模限制 [13] 深创投生态赋能 - 深创投整合1500+已投企业 250+上市企业资源 为种子项目提供商业辅导 知识产权布局 场景落地等全链条服务 [10] - 通过"阶梯式注资"模式推动概念验证到产业化 近十年扶持超200家早期企业 培育腾讯音乐 康方生物等案例 [9][10] - 训练营未入选项目自动进入"种子储备库" 定期举办机制形成持续筛选漏斗 [10] 早期投资行业趋势 - 投资阶段显著前移 深圳国资机构普遍强调"往早走 更早一些"策略 聚焦基础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的断层环节 [12][13] - 城市竞争逻辑转变 从资金补贴争夺项目转向培育实验室 高校科研成果 追求长期乘数效应 [7][13] - 深创投提出"更早更小更前沿"定位 直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技术创新 [5][9]
老牌VC杀入种子
投资界·2025-03-20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