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则国资容错
投资界·2025-03-14 15:43
无锡国资基金容错机制 - 无锡国资委发布《实施办法》,允许基金清算时最高50%容亏率,即1亿基金可亏损5000万 [4][6] - 针对不同基金类型设置差异化容亏标准:种子/天使基金≤50%、创投/产业基金≤30%、并购基金≤20% [6] - 明确五大免责情形,包括政策调整/不可抗力导致亏损、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未达预期、科技创新项目失败等 [6] 考核机制创新 - 年度考核不再单纯以年为单位,改为与基金全生命周期评价结合 [7] - 对投向"465+X"产业集群或"卡脖子"项目的基金,可延长存续期限(需其他LP一致同意) [7] - 国资LP代表需在7个工作日内形成投决意见,体现"耐心资本"特性 [7] 国资市场地位 - 2023年股权投资市场募资1.3万亿,政府资金LP为主要出资方 [9] - 国资机构直投占比达57%(全年投资6000亿),在C轮后融资中主导地位显著 [9] 全国容错机制探索 - 国办1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政府基金容错机制,解决"不敢投"问题 [10] - 广州开发区允许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100%亏损,上海建立首个省级国资基金免责制度 [10] - 成都高新区、广东、湖北等多地推出细则,但实操层面仍存在决策流程审计难题 [11] 行业趋势 - 国资成为一级市场主力,领投案例增多,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9][12] - 容错机制从政策共识向落地执行过渡,需更高层面细化操作标准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