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战这场“东风”,哪些国产仪器品牌“借”到了
仪器信息网·2025-04-23 15:40

关税战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影响 - 关税战引发全球科学仪器产业格局重塑,中国仪器企业面临技术攻坚与市场洗牌的关键节点 [4] - 美国仪器品牌陷入提价损失销量或压缩成本的两难困境,中国仪器企业则迎来国产替代加速的战略机遇 [4] - 对美加征34%关税导致高端质谱仪、电子显微镜等单价超百万元设备成本增加数十万元,为国产仪器创造价格竞争空间 [5] - 进口仪器供应链延迟与不确定性促使下游客户开始验证国产设备备选方案 [5] - 国家在重大科研专项和五年规划中将科学仪器研发提升至战略高度,给予国产仪器竞争优势地位 [5] 国产替代加速的仪器品类 - 化学分析仪器、精密光学仪器及组件、通用电子测量仪器、高端医疗影像核心部件、实验耗材及科研试剂国产替代进程显著加快 [6] - 美国品牌占据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的化学分析仪器(如质谱仪、核磁共振仪),在125%关税下价格竞争力大幅削弱 [6] - 2024年11月国产质谱仪中标金额达7.07亿元,同比增长381%,海关采购国产质谱仪金额占比达37% [6] - 多家国产化学分析仪器厂商已搭建核心技术平台,实现从生产到交付的完整闭环 [6] 主要厂商国产化进展 化学分析仪器 - 奥谱天成实现拉曼光谱成像仪100%自主可控,关键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 [9] - 安益谱GC-MS/LC-MS从离子源到软件系统全面国产化,2023年建立多条成熟产品线 [10] - 衡昇质谱iQuad 2300系列ICP-MS采用六级杆碰撞反应池等创新技术,关键指标比肩国际品牌 [13] - 聚光科技掌握2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构建覆盖多领域的高端科学仪器矩阵 [15] - 谱育科技三大质谱国产替代方案通过海关验证,实现国产高端质谱实质性突破 [16] 色谱领域 - 安谱实验具备气相/液相色谱柱长期稳定供应能力,推出CNW品牌国产平替方案 [11] - 纳微科技构建从色谱填料到智能设备的全产业链布局,突破硅胶填料"卡脖子"技术 [17] - 纳谱分析色谱柱产能超10万支/年,2025年承诺不因关税调整自主产品价格 [18] - 福立仪器气相色谱仪核心部件自主突破,建立"秒响应+本土化服务网络" [19] 光谱与检测设备 - 复享光学ARMS傅里叶光学显微角分辨光谱仪打破高端光谱仪器进口依赖 [12] - 荧飒光学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国产化率超98%,累计交付超1000套 [24] - 卓立汉光HiperS光谱仪采用全焦面非对称影像校正技术,性能比肩美国同类产品 [27] 其他领域 - 丹东百特激光/纳米粒度仪通过ISO认证,产品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 [28] - 明华电子烟气分析仪国产化率90%,核心技术100%自主化 [33] - 吉艾姆CV600冷冻离心浓缩仪打破进口垄断,实现-5℃低温浓缩 [34] 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 国产仪器在中低端领域替代进程加速,但高端市场突破仍需跨越技术、生态等多重门槛 [35] - 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培育高端应用场景、解决用户痛点的企业将在长期博弈中占据优势 [35] - 仪器信息网自2013年筛选400多台"国产好仪器",以实际行动推动国产替代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