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18贸易摩擦后,仪器外企在华营收的“逆势增长”与“拐点”
仪器信息网·2025-04-22 14:20

贸易摩擦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影响 - 2018年贸易摩擦后美国对质谱仪、色谱仪等科学仪器加征25%关税,但2019-2022年美国企业(赛默飞、丹纳赫、安捷伦、沃特世)在华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仍达9%-20%,呈现"关税免疫"现象 [4] - 非美企业(瑞士梅特勒托利多、日本岛津、德国赛多利斯)在华营收趋势与美国企业一致,显示行业共性大于国别差异 [4] - 高端仪器用户价格敏感度低,企业通过提价和本土化策略(扩建工厂、本土合作)转移关税成本 [7] 2023年行业拐点分析 - 2023年美国企业在华营收集体下滑(同比下降7%-22%),安捷伦2024年财报显示趋势延续,非美企业同样受挫 [8] - 需求端萎缩主因:中国科研经费增速放缓(2023年R&D经费增长6.1% vs 2022年10.4%),生物医药/半导体投资收缩 [8] - 国产替代加速:国产质谱仪市场份额从2015年1.5%提升至2023年11.2%(销售额) [8] 未来破局路径 - 2019-2022年本土化策略有效缓冲关税冲击,但2023年后中国市场结构性变化(需求放缓、国产品牌崛起、技术脱钩)成为外企主要挑战 [9] - 2025年需在技术合规性、成本控制、本地生态融合间寻找新平衡点,通过差异化措施提升抗风险能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