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医药七巨头
投资界·2025-02-24 15:56

中国科技资产重估 - 瑞银提出中美科技股对标名单,将寒武纪、小米、中芯国际等中国公司分别对标英伟达、特斯拉、台积电等国际巨头,旨在帮助西方投资者理解中国科技公司的业务潜力[3] - 华泰证券列出中国科技七巨头候选名单,包括小米、联想、比亚迪等,认为它们有望成为类似美股"Magnificent 7"的核心资产[3] - 科技重估趋势正延伸至医药领域,中国生物科技产业虽国内地位不高但已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源头[3] 中国创新药行业现状 - 中国创新药企崛起速度远超日本,仅用10年时间就实现从落后到与美国临床试验数量几乎并驾齐驱(2022年中国322项vs美国339项)[5] - 2024年中国在ADC、细胞疗法等新兴疗法管线数量占比均跃居全球第一[5] - 跨国药企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31%来自中国(2024年),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0%[8] 中日医药产业对比 - 日本药企经历剧烈整合,从1980年代1700多家缩减至2015年305家,催生出武田等巨头[5] - 武田制药2023财年研发投入47.76亿美元远超恒瑞医药的10.93亿美元,显示中日药企规模差距[5] - 日本创新生态滞后,2017-2022年FDA获批药物全部来自1980年前成立的老牌药企,而美国约一半来自1990年后成立的公司[8] 中国创新药企特点 - 中国药企研发效率惊人,每10亿美元支撑的研发管线数量达100+款,是欧美MNC的6倍以上[8] - 2024年创新药BD和M&A首付款达62.73亿美元,反超直接融资成为主要资金增量[10] - 医保政策出现边际改善,山东省已实现医保商保一体化结算,集采政策趋向"理性报价"[12] 潜力药企分析 - 恒瑞医药需加速国际化转型,其2023年营收与武田本土市场收入相当,但武田本土收入仅占10%[12] - 百济神州自主出海成效显著,泽布替尼有望成为30亿美元级产品,并有6个潜在重磅产品合计销售预期达190亿美元[12] - 信达生物2024年产品收入超82亿元(同比增长40%),2025年将迎来三大慢病单品上市和国际化BD突破[13] 行业前景展望 - 创新药行业被比作"压到极致的弹簧",细微改善可能释放可观弹性[11] - 行业已进入非线性发展阶段,大额BD或并购可能快速改变企业命运[13] - 中国创新药仅用10年就取得显著成就,未来有望诞生多家国际化大型药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