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搜索技术发展历程 - 2005年阿里收购雅虎中国,旨在掌握搜索技术对抗百度,但最终因战略分歧失败[9][10] - 2008年成立阿里巴巴搜索中心(ASC),将雅虎搜索技术整合进B2B业务,推出isearch2.0系统提升搜索性能[11] - 淘宝搜索中心由雅虎搜索总经理张忆芬组建,王志荣、沈加翔、王明强形成核心三驾马车[11] 淘宝搜索与广告事业部竞争 - 2010年淘宝广告事业部日营收突破100万元,获得MPI集群资源,而搜索事业部仍使用单机版GBDT算法[13] - 搜索事业部通过开放MPILR算法提升内部威望,拒绝广告事业部的合并要求,保持独立地位[14] - 2013年搜索事业部推动个性化搜索,与广告事业部业务交叉增多但未实现合并[14] 个性化推荐技术突破 - 2015年双11首次全面启用个性化推荐,主会场跳失率降至个位数,引导效率提升2-3倍[17][19] - 猜你喜欢成为亿级流量产品,推动淘宝75%成交来自APP,资源分配权从运营转向算法[20] - 吴雪军团队并入搜索事业部,实现搜索与推荐首次融合[20] 一淘网项目始末 - 2010年作为开放搜索项目孵化,旨在应对B2C电商百花齐放场景,但最终因流量外流失败[22][23] - 技术团队曾达100余人,包含王峰(Flink推动者)、罗李(Shopee大数据负责人)等人才[23] - 项目失败后搜索团队回归淘宝,形成"前四强个性化+后段弱个性化"的协作模式[23] 图像搜索技术突破 - 拍立淘项目由M工作室、搜索事业部、吴雪军团队联合启动,2014年上线[25] - 华先胜2015年接手后优化算法架构,日活从数百UV增至2017年超千万UV[26] - 技术保持全球领先,采用端智能实现多主体识别等创新[32][33] 技术团队架构演变 - 2015年iDST团队拆分,金榕、华先胜等加入搜索事业部,推动确定性流量系统开发[28][29] - 工程团队构建AIOS系统中台,包含HA3搜索引擎、TPP算法平台等核心基础设施[32] - 蒋晓伟推动Flink实时计算和Holo分析系统,奠定阿里实时数据处理基础[32][33] 搜广推技术融合 - 2019年周靖人接管阿里妈妈,首次实现搜索、推荐、广告技术大一统[35][36] - 融合注重用户体验与商业化平衡,技术覆盖文字/图片/视频多模态理解[36] - 成熟技术被复制至速卖通、支付宝等业务,2023年转向AI驱动新战略[36]
达摩院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