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 - 今春AI儿科医生成为AI医疗圈热门议题,北京儿童医院和重医儿童医院分别推出儿科医学大模型和儿科AI家庭医生 [3] - 儿科医生荒、儿童就医难问题长期存在,儿科被称为"哑巴儿科",培养优秀儿科医生需8-10年 [4] - AI大模型有望弥补儿医需求缺口,可能成为"医疗AI杀手级应用" [5] 产品应用 - 多家厂商开发垂直领域AI智能医生产品,如百川智能"百方AI智能医生"、豆包"健康咨询小助手"、重医儿童医院"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等,目前免费使用 [7] - AI儿科家庭医生可分析化验单、推荐护理方式,但设定了边界如不上传症状图、不提供用药建议 [9] - 产品竞争力取决于头部医疗资源触及度和个人健康档案厚度,左手医生已服务Top100医院中的40家 [9] 商业模式 - 2C模式可考虑低价订阅收费,如日费1.9元、月费9.9元,关键在于产品力和用户粘性 [10] - 儿科背后宝妈群体是优质消费人群,可影响家庭医疗决策,一位宁夏用户为6个家人建立健康档案 [10] - AI智能医生是流量入口,规模化后可对接药品、硬件、保险等商业合作 [10] 技术发展 - AI从效率工具发展为医生助理,可辅助分析健康信息、结构化呈现病史、记录病历信息 [12] - 大语言模型技术成熟后,AI生成病历实现全面准确,并具备问诊联想等新能力 [12] - 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合作开发专家版和基层版AI儿科医生,通过"双医生"机制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13] 未来展望 - AI可替代部分人力工作如远程分诊、就医时机判断 [14] - 未来AI解读视频能力提升后,可实现儿童发育评估、喂养指导等功能 [14] - AI有望通过分析儿童行为视频进行自闭症、脑瘫等疾病的初步筛查 [14]
用AI给孩子看病,这届家长很「敢」
36氪·2025-04-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