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隔两年,四川自5月1日起再次调整分时电价机制

四川省分时电价机制调整核心观点 - 四川省时隔两年再次调整分时电价机制,新机制自2025年5月1日起执行,旨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季节性用电负荷变化[1][4] - 调整聚焦季节性差异化分时电价、尖峰电价机制优化及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引导用户削峰填谷并缓解夏季高峰压力[2][12][13] - 全年低谷时段增加180小时,高峰时段从高价春秋季调整至低价夏季,预计工商业用户全年用电成本将降低[20] 季节性差异化分时电价机制 - 夏季(7-9月):高峰时段增至10小时(11:00-18:00、20:00-23:00),平段8小时,低谷缩至6小时(1:00-7:00)[2][6] - 春秋季(3-6、10、11月):低谷时段增至10小时(22:00-次日8:00),高峰缩至7小时(10:00-12:00、17:00-22:00)[2][6] - 冬季(12-2月):峰平谷时段维持8小时不变(高峰10:00-12:00、16:00-22:00)[2][6] 尖峰电价机制调整 - 7-8月:尖峰时段延长至3小时(13:00-14:00、21:00-23:00),取消12月、1月尖峰电价[2][6][13] - 灵活机制:其他月份连续三日最高气温≥35℃时,第三日启动尖峰电价(时段同7-8月),以成都市气象预报为准[7][18] - 区域豁免:攀枝花市、凉山州等电网送出受限区域暂停尖峰电价机制[3][15] 执行范围与用户影响 - 工商业用户:50千瓦以下用户可自愿选择分时电价,其余执行范围不变[8][15] - 居民用户:低谷时段维持23:00-次日7:00不变,充电设施按新峰平谷时段执行[8][16] - 动态调整:电网企业需定期评估政策效果,结合供需形势动态优化分时电价机制[4][1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负荷特征:2024年夏季最高负荷达7000万千瓦,日均高负荷超10小时,冬/春秋季负荷分别为夏季的70%、55%[11][12] - 区域差异:主网夏季缺电力、冬季缺电量,攀西等区域全年供需宽松[12] - 政策目标: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用户调峰,保障迎峰度夏电力供应[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