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信部出手!事关“隐藏式车门把手”!
新浪财经·2025-05-12 08:58

隐藏式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修订 - 工信部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意见,重点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性能 [1] - 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可降低风阻系数提升续航里程,但存在低温冻结、强度不足、断电失效等安全隐患 [1][3] - 新标准强调安全性优先原则,要求车企在科技感与安全性冲突时确保安全性能绝对优先 [7][17] 现行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主要问题 - 低温环境下可能冻结无法弹出,部分产品存在强度不足、断电失效等问题,增加救援逃生难度 [3] - 控制系统受损、内部线路损坏、车体框架变形或电池断电均可能导致门把手无法正常工作 [5] - 缺乏标准化应急装置设计,现有标识在夜间或浓烟环境下可视性不足 [11] 新标准拟规范的核心方向 - 明确应急式车门内把手安装要求及隐藏式把手的标志标准化要求,标志尺寸不小于3cm×5cm并使用荧光反光材料 [9][11] - 强化电动门把手防夹功能与动态试验要求,配备压力传感器实现遇阻自动回弹 [9][11] - 提升结构强度要求,确保碰撞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正常,增加机械/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 [9][15] - 规定极端场景解决方案:断电保护需维持供电至少3分钟,防误触发设计需在翻滚事故中锁定把手 [11][15] 标准修订的行业影响 - 填补国内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标准空白,推动行业安全设计理念升级 [16][17] - 将引发供应链深度调整,淘汰伪科技车型,刺激新材料需求增长 [17] - 可能延伸至电子后视镜、全触控中控等其他争议性设计的安全审查 [19] - 车企面临更高设计生产成本,需平衡安全要求与产品竞争力 [19] 安全性能提升的具体措施 - 强制要求隐藏式把手配备机械/断电保护装置,车门结构预留拉锁通道 [11] - 统一采用国际逃生箭头符号,确保夜间2米以上可视距离 [11] - 碰撞后自动解除电磁保险,备用电源维持关键功能运行 [11][15] - 强化碰撞、起火等事故场景下的车门开启可靠性,降低乘员逃生难度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