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论坛——智启新程 人工智能驱动科学仪器创新变革
仪器信息网·2025-05-14 17:01

论坛概况 - 第十八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于2025年5月12日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数智驱动・新质引领”,会议规模再创新高,设置1个主会场、2个高峰论坛、14个平行论坛、3个闭门会议及2场同期活动,汇聚超过150场报告,吸引超1800位行业人士参会[2] - “人工智能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论坛”作为重要分论坛成功举办,主题为“智启新程 人工智能驱动科学仪器创新变革”,汇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及投资人等,共同探讨AI与科学仪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1][2] - 自2017年起人工智能连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提出“人工智能+”行动倡议,2025年要求持续深化该行动,旨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及市场优势结合,支持大规模应用[5]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AI for Science中心 - 强调AI作为工具革命的重要性,未来可能成为“革命的工具”,通过科学智能体等创新手段加速科学发展[7][8] - 利用深度学习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分析和单晶结构解析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实现了效率和准确性的提升[8][9]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着重阐述航天光谱探测仪器发展、AI赋能光谱应用、从光谱探测到多维感知等议题[11][12] - 致力于提供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光谱、大动态、高信噪比、高度量化特征的光谱探测仪器,以满足未来精细化和定量化探测需求[12]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 - 围绕大模型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科学仪器领域应用潜力进行分享,指出当前大模型在推理能力、创新能力、自动化执行等方面已接近甚至超越人类平均水平[14] - 介绍基于GLM系列文本和多模态大模型的智谱BigModel平台,该平台可在学术科研全流程周期助力效率和创新提升[14][15] 精谱检测设备(河南)有限公司 - 指出人工智能可通过模拟人类操作,实现设备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推动实验流程无人化、数据采集云端化,提升检测效率与分析深度[17][18] - 展示公司在紫外可见、傅里叶红外等光谱仪领域的国产化成果,强调产品在核心器件、结构设计、应用场景等方面的优势特点[18]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提出通过构建具备自学习、自进化能力的“黑灯实验室”,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大幅提升实验数据质量,显著降低实验成本与空间占用[19][20] - 结合多个实际案例展示AI在不同场景中的成功应用,验证AI赋能科研和检测所带来的效率飞跃[20] 上海复享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介绍公司在微纳光子学与半导体领域的深耕成果,探讨人工智能算法在该垂直领域的融合探索[22][23] - 提出“深度光谱技术架构”,涵盖参量与测量技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等五大模块,旨在构建通观全局的智能光感知技术体系,并介绍科学仪器与产业应用布局及新产品规划[23] 上海大学 - 分享团队在人工智能与环境监测技术融合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实际案例展示AI在提升检测精度、降低算力需求及增强识别能力方面的显著效果[25][26] - 介绍自建深度学习数据库,分享人工智能多源数据融合与环境应用,以及AI驱动工业排放VOCs中潜在新污染物判定的案例,展望大模型在信访舆情分析等领域的应用[26] 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 分享AI在环境监测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在处理突发性污染、生态修复及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强调AI在提升水质监测、蓝藻爆发预警等方面的显著成效[28][29] - 探讨空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体系,以及如何通过智能感知、自主决策等功能实现环境监测设备智能化升级,大幅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