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价格战分析 - 2024年国内降价车型达227款,是2023年1.5倍、2022年2.3倍,价格战在汽车行业愈演愈烈[2] - 价格战是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的必然过程,与"内卷"的社会情绪不同,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3][4] - 内存芯片行业曾经历类似过程,2008年价格战后只剩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形成稳定三角格局[5][6] 市场集中度演变规律 - 制造业价格战通常始于市场集中度变化,参与者从众多走向寡头过程中必然出现[4] - 智能手机市场2012年有3905款新机型,经历多年整合后形成苹果、小米、OV等品牌分割市场的格局[7][8] - 新能源车市场正在经历类似过程,2018年中国有487家电动车公司,预计5年后存活率仅1%[10] 技术颠覆与市场重组 - 颠覆性技术出现会打破原有壁垒,导致市场重新分散并通过价格战再次集中[15] - 智能手机使通信功能降级为附属,导致诺基亚等通信公司被苹果等软件生态公司取代[16][18] - 电动车三电系统取代发动机,使宝马等传统车企与比亚迪站在同一起跑线[20] 行业整合现状 - 2024年比亚迪以26万辆优势超越上汽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前五大车企份额从74%降至55%[23][25] - 2023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3%,单车平均利润1.5万元,合资品牌成为价格战最大受害者[27][28] - 新能源汽车前十公司份额达78%,比亚迪份额接近2-7名总和,展现垂直整合优势[31][32] 行业未来展望 - 动力电池已呈现寡头化特征,宁德时代等通过价格战挤压二线厂商[29] - 以2012年为起点,电动车行业可能在未来2-3年迎来拐点,预计过半车企将被淘汰[39] - 当前行业处于整合关键阶段,上汽飞凡回归荣威、吉利内部合并等动作都是信号[40]
汽车价格战还要打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