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国务院国资委会议强调需高起点谋划下一步改革工作,以解决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3] - 改革重点包括更大力度推进产业焕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并通过构建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来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3][6][9]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展与2025年重点 - 2023年启动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功能使命类任务加快落地,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 [5] - 体制机制类任务巩固深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实施 [5] - 2025年需加强组织推动,确保高质量完成改革行动,重点包括进一步抓好"两非""两资"处置和亏损企业治理,将资源集中到主责主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 [6]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投资布局 -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中央企业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多种模式开启增长"第二曲线" [6] - 2024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 [7] -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指出,当前央企战新产业的营业收入比重不高,存在"低端内卷、高端缺失"的结构问题 [7] - 国投集团是培育生物技术产业的案例,其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700亿元,系基金累计投资生物制造领域企业25家,总金额超过40亿元,并计划设立专门的CVC基金 [8] - 在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方面,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个融合QKD和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成功实现超1000公里的跨域量子密信电话 [8] 国资监管体系效能提升 - 会议提出需加强出资人监督和各类监督贯通协同,以司库监管平台为基础,有序建立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 [9][10] - 司库体系建设期间,中央企业清理低效无效账户超11万个,多数企业境内账户直联率达95%、全口径资金集中度达85%以上,综合融资成本率3.1%,较建设前降低30个基点 [10] - 保利集团司库系统上线后,财务公司吸收存款最高值突破千亿元,日均可归集资金归集率达到97%,较上线前提升30%,集团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约100个基点 [11] - 穿透式监管旨在实现"放得开、管得住",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对国有资本运营和企业管理进行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深度监督 [11]
事关国企改革,国资委最新部署→
第一财经·2025-05-19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