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战略分析 - 苹果在2023年WWDC高调推出"Apple Intelligence"但实际进展缓慢 核心功能如AI版Siri延期至2026年 iOS19才可能实现跨应用操作[5][49][50] - 已发布功能被批评为鸡肋 Genmoji需求低频 写作建议实用性差 图片消除效果落后美图秀秀 复杂任务需跳转ChatGPT且仅支持iPhone15及以上机型[7][8] - 发布会演示存在剪辑嫌疑 工程师证实展示的跨邮件/日历/地图协同功能在测试设备上无法正常运行[9][10] 微信AI布局现状 - 当前AI化集中在两个层面:单一功能AI化(公众号朗读/输入法生图)和接入第三方大模型(DeepSeek搜索/元宝通讯录)但均未深度整合微信生态[13][14][16] - AI入口效果被高估 历史证明微视入口未达预期 现有AI功能如同"透明胶粘贴" 未打通社交图谱等核心系统[17][18][19] - 招聘信息显示微信侧重模型微调而非基座训练 与腾讯混元大模型分属不同事业群[55] 隐私与数据安全制约 - 苹果采用端侧模型+私有云加密+OpenAI兜底的三重方案 导致性能门槛高(仅支持iPhone15 Pro以上)且智能上限受限[27] - 微信受制于聊天记录明文训练风险 无法利用高价值社交上下文数据 主动智能功能可能引发社交信任危机[27][28] 未来发展方向 - 微信计划开发深度整合社交图谱/小程序生态的Agent AI 实现从生成到行动的跨越 但预计至少两个季度内不会推出[37][38][48] - 苹果与微信均选择"应用优先"策略 不追求模型智能极限 专注场景化功能适配 导致产品迭代速度落后行业[52][53][57] - 行业终极形态可能是微型推理模型+万亿token上下文 但当前技术阶段仍需依赖苹果/微信这类超级应用载体[59]
为什么苹果和微信在AI上的节奏快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