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卸任、鲍无可离职,公募“造星时代”渐退
第一财经·2025-05-19 11:19
基金经理离职潮 - 2025年5月17日景顺长城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离职,年内离任基金经理达138人,同比增加22% [1][3][4] - 鲍无可离职前在管规模162.07亿元,较2024年中报峰值271.86亿元缩水40%,其管理的8只产品任职回报均为正,6只年化回报超10%,最高达15.37% [6] - 易方达顶流基金经理张坤于5月15日卸任副总经理职务专注投研,其在管规模608.22亿元仍居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首位 [7][8][10] 行业人事变动特征 - 2024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358人创历史新高,2025年前5个月离任138人,知名老将如华安基金李欣、华商基金周海栋等均"清仓式卸任" [13] - 行业出现"退仕从投"趋势,2024年以来至少20位基金经理卸任副总职务,如诺安基金杨谷、万家基金黄海等回归投研一线 [14] - 离职主流选择为同业跳槽或"公奔私",增聘公告常被市场视为离职前兆 [13]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 政策导向影响:《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 [15] - 市场环境变化:A股持续震荡导致权益产品赎回压力,明星基金经理规模普遍下滑,如张坤管理规模从峰值1344.78亿元降至608.22亿元 [10][11] - 管理效能考量:高管行政事务分散投研精力,部分基金经理主动选择专注投资以提升决策质量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