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迈向工业领域碳中和,零碳园区如何引领绿色低碳发展?

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发布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联合施耐德电气、莱茵技术、中建西南及第一财经发布《零废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指南与评价体系》[1] - 《指南》构建了覆盖规划、建设、运营、评估全周期的标准化框架,创新性结合"零废弃"与"零碳目标"[1] - 将循环经济价值链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构建符合经济、环境、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路径[1] 指南的战略意义与价值 - 工业园区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31%,是减污降碳的主战场[3] - 中国已培育491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但尚未形成统一的零碳园区评价体系[3] - 指南可实现三大价值:推动技术创新、构建多方协同生态圈、打造国际话语权的中国样本[3] 政策支持与发展现状 - 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选择100个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4]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该目标[4] - 多部委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园区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管理智慧化协同发展[4] 后续行动计划 - 启动《零碳园区可持续影响力行业报告》编制工作[4][5] - 开展"零碳园区调研走访及高端沙龙"系列行动计划,首先以"制造业+泛建筑行业"案例为基础[4] - 施耐德电气表示将凭借创新技术和方案推动零碳园区发展,打造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5] 行业展望 - 零碳园区作为产业低碳转型重要载体,已有多项落地实践[5] - 零碳转型既是挑战,也是重塑产业竞争力的机遇[5] - 未来将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普及、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及零碳转型经验共享[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