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印度程序员冒充 AI 的“独角兽”彻底倒闭了!伪 AI 烧光 5 亿美元,连微软和亚马逊都被“坑”了
AI前线·2025-05-24 12:56

BuilderAI破产事件核心分析 公司背景与融资情况 - 英国AI初创公司BuilderAI曾获微软支持,D轮融资2.5亿美元,估值近10亿美元[2] - 累计融资约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微软、卡塔尔财富基金QIA和Insight Partners[23] - 2023年收入宣称增长至1.4亿英镑(未证实),但实际收入仅覆盖9%支出(2023财年2300万英镑)[22] 破产直接原因 - 欠亚马逊8500万美元、微软3000万美元债务无法偿还[1][23] - 2024年3月现金储备仅余700万美元,虽紧急融资7500万美元仍无法维持运营[22] - 每日烧钱超50万美元,资金链彻底断裂[20][22] 技术真实性争议 - 核心系统Natasha被宣传为"AI产品经理",声称实现设计语言与编程语言自动转换[3][5] - 实际开发流程高度依赖人力:雇佣数万名低成本开发者完成标榜的"AI自动化"任务[8][12] - 前员工揭露其AI工具(如Figma转React Native代码)生成结果不可用,人工开发效率更高[12] 运营管理问题 - 2024年5月破产前裁员220人(占员工总数28%)[2] - 被曝系统性压榨外包开发者:扣减工时(实际160小时仅支付70-90小时)、拒付费用导致人员流失[12][13] - 前CEO Sachin Dev Duggal涉法律纠纷,2024年3月卸任但仍保留"首席巫师"头衔[14][16] 行业影响与同类案例 - 被比作"AI界的Theranos",多项目未交付却持续接单[11] - 类似"伪AI"模式普遍:Nate公司(融资5000万美元)核心流程自动化率为零[25][26] - 行业现象:人力伪装AI成融资捷径,但无法规模化且成本失控[27][28] 历史争议事件 - 2019年《华尔街日报》揭露其过度依赖人工编程,缺乏专业AI团队[18] - 2021年Gartner魔力象限报告中进入"前瞻者"象限,但技术能力存疑[6] - 与微软合作集成Azure OpenAI服务的宣传未达预期效果[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