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未可科技CEO茹忆:我们用应用场景重新定义AI眼镜的价值
第一财经·2025-05-26 17:03
产品核心特点 - 李未可AI眼镜重量仅37克,下一代产品将减重至27克,主打轻量化设计[1] - 搭载自研720亿参数大模型,支持180种语言实时翻译,实现毫秒级响应速度[1] - 定价600-800元,定位普通消费级市场,强调"价格不变体验升级"的产品逻辑[21] - 区别于VR/AR/XR设备,专注AI交互功能而非视觉沉浸体验[15] 技术突破 - 行业首个获得大模型备案的AI眼镜,采用三年自研的定制化大语言模型[19] - 整合天猫精灵技术积累,优化收音系统实现自然语音交互[20] - 微型化显示技术、电池及芯片发展使智能眼镜技术时机成熟[15] 市场定位 - 聚焦商旅人群核心场景,主打多语言翻译、行程管理等实用功能[20] - 以"人格化AI"为交互理念,参考《Her》中萨曼莎的拟人化交互模式[16] - 预计2035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达万亿美元级别,销量突破14亿副[19] 产品哲学 - 坚持"砍掉80%需求,剩余20%做到极致"的爆品方法论[10] - 遵循"品类升级"逻辑,在现有需求基础上将用户体验从40分提升至90分[21] - 认为眼镜是AI时代最佳交互载体,因其最接近人类自然交流器官[13] 行业趋势 - 智能眼镜被视为继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后的下一代硬件升级方向[19] - AI技术发展使硬件重做成为可能,眼镜成为首个需要智能化的品类[13] - 当前市场已进入"百镜大战"阶段,多家科技巨头布局该领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