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创风暴核心观点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HKIC)成立不到一年已投资超100个项目,基金总规模达620亿港元,重点布局硬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科技及AI相关行业 [1][4][5] - 港投公司采用市场化美元基金运作模式,直接投资与共同投资并举,每1元投资可撬动超过4元其他长期资金,已推动5-10家公司进入IPO流程 [5][8][9] - 香港过去5年投入逾1500亿港元发展科创,创投公司数量从2015年1500家增至5000家,私募基金投资额从5亿港元增至50亿港元 [12][13] 港投公司战略布局 - 管理620亿港元资金池,包括220亿港元"香港增长组合"、50亿港元"大湾区投资基金"、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及300亿港元"共同投资基金" [4] - 与蓝驰创投等机构合作成立"共同投资伙伴计划",重点支持全球视野的华人科技创业者,首个合作基金已启动并将年内落地项目 [5] - 投资组合中人工智能及具身智能是主要增长点,典型案例包括思谋科技、百图生科、银河通用等AI独角兽 [4][5][13] 市场化运作机制 - 采用三轮尽调体系:内部尽调+第三方尽调+传统商法财尽调,曾通过委托被投企业客户担任尽调机构大幅缩短认知周期 [9] - 不设强制退出要求,资金期限长于市场平均水平,更符合科技创业长周期特性 [9] - 团队保持高强度工作节奏,节假日持续推进项目,体现香港发展新兴产业的紧迫性 [10] 香港科创生态转型 - 从依赖金融地产转向科创驱动,2015年前科创氛围薄弱,现形成"无创科、无未来"共识,目标建设国际创科中心 [12] - 香港高校技术优势突出,成为连接全球资本与内地企业的桥梁,地缘政治背景下科技企业首选上市地价值凸显 [13] - 生物医药等领域创业者反馈,2018年至今产学研合作机制显著改善,创投生态圈思维发生根本转变 [13] 中国科技全球化机遇 - 香港科创蜕变被视为中国创新范式关键切片,反映硬核科技国产化趋势,目标争夺全球产业话语权 [14] - 数据显示全球50%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OpenAI等机构聚集大量中国顶尖人才,国际舆论关注"中国世纪"到来 [14] - 企业借助港投公司资源加速全球化布局,如PPIO在香港设立国际化出海总部并扩大业务 [8][13]
陈家齐,执掌港投620亿
投资界·2025-05-27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