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六小龙到四小强的演变 - 2023年成立的零一万物和百川智能因团队动荡和技术路线调整明显掉队,AI六小龙缩减为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组成的"四小强" [3][5] - 六小龙的准入标准包括:行业大佬带队、技术团队顶尖、首轮融资达独角兽级别、争夺国产OpenAI地位 [4] - 月之暗面曾凭借200万字上下文技术突破获得近20亿元融资,引发阿里字节等大厂模仿 [4] - 智谱AI在2023年10月完成超25亿元融资(估值过百亿),百川智能同期融资超3亿美元 [5] 技术迭代与商业化困境 - 四小强技术迭代明显放缓:智谱AI基础模型最后更新停留在2024年12月,月之暗面2025年1月发布的Kimi 1.5被DeepSeek R1压制 [6] - OpenAI同期保持高速迭代:2025年2月推出GPT-4.5,推理模型从o1迭代到o3,并推出o4 mini [8] - 商业化对比悬殊:OpenAI的ChatGPT付费用户达100万,预计2025年收入127亿美元(同比增200%),而六小龙对营收三缄其口 [9] - 零一万物预训练团队被阿里收编,反映初创公司投入超大模型性价比过低的问题 [9] 大厂竞争与人才流失 - 字节、阿里、腾讯动辄百亿资金扶持AI APP,美团小红书自建大模型团队,完全赶超六小龙先发优势 [9] - 核心高管持续流失:零一万物模型预训练负责人谷雪梅、百川智能联创陈炜鹏等关键人物离职 [5][12] - 智谱AI视频模型负责人加入字节,月之暗面产品负责人独立创业,反映对顶尖人才吸引力下降 [12][14] - 2025年市场热点转向具身智能和Agent领域,四小强从技术引领者变为追随者 [17] 行业格局变化 - DeepSeek开源模型冲击闭源生态,动摇六小龙技术优势 [10] - OpenAI估值从2023年10月860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3000亿美元,超过阿里巴巴市值 [10] - 李开复预测中国市场最终可能仅剩DeepSeek、阿里和字节三家大模型提供商 [17] - AI 1.0时代的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因商业化失败和大模型冲击被迫大裁员,成为前车之鉴 [17]
无人再谈AI六小龙
投资界·2025-06-02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