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的热闹
港股市场复苏 - 小米完成425亿港元配售,位列港股历史第三大闪电配售项目,前两位为美团(542亿)和比亚迪(435亿)[3] - 2025年一季度港股IPO融资额达653.25亿港元,同比增长691.33%,配售总额1242.68亿港元,同比增长853.47%[4] - 宁德时代赴港募资46亿美元,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规模IPO,恒瑞、海天等A股公司计划赴港二次上市[4] 流动性困境与改革 - 港股流动性问题突出,20%大市值股票贡献90%流动性,小市值股票流动性差[9] - 港交所新任高管唐家成和陈翊庭推动改革,包括降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市值要求从60亿降至40亿)和推出新股结算平台FINI[12][13] - FINI平台缩短资金冻结时间,蜜雪冰城上市认购倍数达5125倍,创港股打新热潮[14] 南向资金主导市场 -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公募基金一季度加仓腾讯(682.85亿)、阿里(336.01亿)、中芯国际(205.01亿)[20][22] - 险资举牌港股高股息资产,私募机构如景林资产全面转向中国资产,信璞投资港股仓位超80%[23] - 一季度港股日均成交额超2427亿港元,IPO募资额重回全球第一[23] 政策支持与市场定位 - 证监会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ETF范围和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24] - 港交所定位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的“场”,推动跨境ETF和外资投资[25] - 港股从“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转变为资本避风港,流动性问题逐步缓解[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