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通知 核心观点 - 国家能源局启动新型电力系统首批试点,聚焦7大技术方向: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智能微电网、算力与电力协同、虚拟电厂、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新一代煤电 [1][3] - 试点目标为探索新技术/模式,提升新能源接入消纳能力,强化系统稳定性,同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3][4] 试点方向 构网型技术 - 应用于高比例新能源弱电网、"沙戈荒"外送基地,解决短路容量下降、惯量降低等问题,提升新能源接网能力 [5] - 在电网薄弱/孤岛区域增强电压/频率/功角稳定性 [5] 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 - 在保供紧张或消纳压力大的地区,通过功率预测优化、风光储联合调控,使电站高峰时段置信出力提升至10%以上 [5] - 优先选择装机≥20万千瓦的项目,需与调度机构签订协同协议 [5] 智能微电网 - 通过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技术提升自调峰能力,增加新能源自发自用比例,明确与大电网的调度交互规则 [6] 算力与电力协同 - 在枢纽节点及资源富集地区,探索数据中心"绿电聚合供应"模式,提升绿电占比 [6] - 利用算力负荷柔性控制技术降低电网保障容量需求,加强余热回收利用 [6] 虚拟电厂 - 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参与电力市场及需求响应,拓展节能服务/碳交易等商业模式 [7][8] 大规模新能源外送 - 针对西北"沙戈荒"/西南水风光基地,采用柔性直流/SLCC/构网型技术提升通道绿电占比,探索纯新能源外送 [8] 新一代煤电 - 现役/新建机组需满足清洁降碳(零碳燃料掺烧/CCUS)或高效调节(快速变负荷/深度调峰)指标 [9] 组织实施 - 申报要求:2024年8月后开工,省级能源部门/央企总部评审后于2025年6月30日前提交 [10][11] - 支持政策:优先安排煤电规模,允许与新能源联营并优先并网,超长期国债等资金支持 [13] - 评估机制:试点成果纳入新型电力系统评价体系,推进不力者取消资格 [13]
构网型等七大方向!国家能源局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5-06-04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