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参调查|国有股东和职工权益涉嫌受损 娃哈哈“体外”迷局待解
新华网财经·2025-06-06 09:24

娃哈哈集团现状分析 - 原董事长宗庆后去世后,公司采取商标申请转让、多地加工厂停产、同行业代工、推出新品牌等一系列举措,被部分前高管认为正在"去娃哈哈化" [1] - 娃哈哈集团作为国资第一大股东企业,被指存在治理问题,产品利润转移至高管掌控的体外企业,集团几成"空壳" [1] 经营模式调整与争议 - 宗馥莉主导下,公司因代工模式引发品牌及产品质量质疑,今麦郎等多家企业为娃哈哈代工,部分批次产品未通过出厂检测导致合作终止 [5] - 近一年"娃哈哈系"停工企业超15家,杜建英等前高管持有相关股权,同时宏胜集团逆势投资建设新厂,如广东河源10亿元饮品及食品包装项目 [5] - 公司回应称产能紧张导致委托代工,部分工厂停工系优化产品结构,但员工转签宏胜集团合同引发维权,未签约者面临奖金削减风险 [5] 股权结构与资产分布 - 娃哈哈集团1999年改制后国资持股46%,管理层及职工持股会合计54%,2002年后通过投资平台在全国建立100多家体外工厂,与国资无关 [8][9] - 截至2022年,境内"娃哈哈系"总资产370.47亿元,营收512.02亿元,而娃哈哈集团(含16家子公司)资产仅占15.67%,营收占比2.74% [11][12] 利润转移与商标争议 - 销售渠道被宏胜集团等体外公司垄断,桶装水业务利润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如16.8升桶装水出厂价从7.52元降至2.44元转售宏胜旗下企业 [14][15] - 宗馥莉曾试图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移至其控股公司未果,后宏胜集团申请"娃小哈"等新商标,被解读为"去娃哈哈化" [15][16] 国资与职工权益问题 - 改制时2.6亿元国有股权转让款未实际收取,1999-2022年国有股东未获分红,管理层及职工持股会每年每股分红不低于0.8元 [18][19] - 2018年职工持股会以每股3元强制回购股份引发争议,被指未履行评估程序且参会人数不足,侵犯职工权益 [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