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 -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政策旨在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3] - 政策并非降低A股上市门槛,仍将坚持高质量导向,未来会出台具体细则 [1][7] 潜在受益企业范围 - 注册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股企业共有220家尚未在A股上市,办公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港股企业共有1712家尚未在A股上市 [5] - 市值前三甲为友邦保险(7408.68亿港元)、香港交易所(5258.99亿港元)、中银香港(3679.33亿港元) [5] - 腾讯控股(47192.40亿港元)是办公地在广东省的港股上市企业中市值最高的 [6] - 其他办公地在广东省的港股上市企业包括腾讯音乐-SW(2281.54亿港元)、小鹏汽车-W(1511.42亿港元)、思摩尔国际(1198.88亿港元)等 [6] 政策背景与市场现状 - 2021至2025年A股IPO数量逐年下降,2025年至今仅有46家,首发融资金额从2022年5868.86亿元降至2024年的673.53亿元 [6] - 截至6月10日,共计190家企业在港交所排队,多数来自中国内地 [10] - 港股资金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上,部分仅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港股估值不高 [11] 政策影响与意义 - 将显著提升深交所国际竞争力,为港股上市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1] - 有助于吸引更多优质湾区企业资源,提升深交所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14] - 促进两地市场深度融合,增强港股市场对内地企业的吸引力 [14] - 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优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 [14] - 为A股引入优质投资标的,特别是那些处于成长期、已度过初创阶段但尚未达到主板上市要求的企业 [14] 企业上市模式变化 - 从"A+H"模式(国内龙头企业"走出去")到"H+A"模式(优质企业"请回来") [12] - "H+A"模式可以把具有成长潜力但暂未达到A股上市标准的企业引入内地市场 [12] - 特别有利于红筹架构公司二次上市 [14] 企业架构类型 - 在港上市的集团公司常见架构分为红筹架构和H股架构 [15] - 红筹架构通过搭建并重组境内外架构的方式将中国境内权益主体由红筹架构下拟境外上市主体实现并表 [15] - H股架构指中国境内注册的股份公司作为上市主体,在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架构 [15]
重磅利好!允许“H牌”按规加挂“A牌”,大湾区港股公司里有这些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