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五源做了一场AI生存挑战
投资界·2025-06-12 15:19

核心观点 - 7位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在72小时AI封闭空间中仅依靠AI工具完成生存挑战并探索AI应用边界 [3][4] - 实验揭示了AI在效率替代、情感陪伴、内容创作等领域的潜力与局限 [5][22][29][43] - 参与者通过实战验证了AI工具在编程辅助、多模态生成、系统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可行性 [7][8][9][14] - 实验展现了非技术人员通过AI工具实现"社科转码"和产品开发的可能性 [35][46][47] 参与者案例 技术探索组 - 两名大学生开发出可控制电脑的AI Agent但未能实现盈利目标 技术方案迭代4次包括Computer use tool/自研Agent/图像识别通路/简易识别框 [12][14][15][16][17][18][19] - 算法工程师Ming训练出功能型AI伴侣Ethan 具备订餐/健康管理等12项功能 三天完成工程架构搭建到多轮对话测试 [23][24][25][26] - AI博士生李禹陈生成上百首歌曲包括《72小时不倒AI战士》 尝试舞蹈视频生成失败后转向动漫风格MV制作 [30][31][32] 内容创作组 - 导演利建磊生成"时尚概念片"和空难主题作品 刻意规避AI当前无法处理的复杂动作和密集台词 [39][40][42][43] - 独立开发者陈郅悦构建虚拟直播间系统 采用ASR+情绪识别+LLM架构实现自动互动 [34][37][38] 产品转型组 - 大厂产品经理十一开发"牛马计时器"插件 三天内完成从技术小白到AI产品原型开发的转变 [44][46][47] 工具应用 - 主要使用三类AI工具:通用大语言模型/编程开发工具/Cursor等/多模态生成工具 [7][8][9] - 技术难点集中在人机验证绕过和计算机视觉精准控制 部分方案因资源限制失败 [14][16][17][28] - 非技术人员通过AI编程工具实现产品开发 验证"全栈能力平民化"趋势 [20][35][47] 行业启示 - 暴露当前互联网系统对固定终端的过度依赖 制约AI应用普及 [21][22] - 证实AI工具可降低编程门槛 使产品/运营等非技术角色具备开发能力 [20][35] - 揭示内容创作领域需在AI能力上限内做减法 艺术表达仍需人类主导 [42][43] - 展现AI在情感陪伴领域的独特价值 功能型支持或成为新方向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