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不端频现,涉三甲医院!有论文惊现“男性子宫肌瘤患者”
第一财经·2025-06-17 22:37
科研不端行为现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2025年第二批21起科研不端案例,多例涉及医院或医学院校的"买卖实验研究数据",包括知名三甲医院医师[1] - 典型案例为某高校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燕某某在基金项目申请书中使用存在数据买卖问题的论文,论文涉及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分子研究[1] - 医院是学术不端重灾区,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设有专门举报渠道,网友反馈的"问题论文"引发医院调查[1] 论文造假产业链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查处护士霍某某在子宫肌瘤论文中编造"男性患者"数据,涉事人员被记过、降级并取消5年晋升资格[2] -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因审稿漏洞导致两篇妇科论文出现男性病例,涉事编辑被辞退,杂志社整改流程[2] - 专家指出论文造假工厂形成产业链,与医院高校量化评估标准单一有关,催生医生-论文工厂-杂志的"垃圾论文流水线"[2][3] 医学论文质量与评价体系 - 中国医生年发表论文数十万篇,但高质量论文极少,造成科研经费浪费[4] - 部分医院改革考核标准,将科普纳入晋升通道以打破"唯论文论",网络平台通过流量扶持打造科普网红医生[4] - 民营医院倾向招聘科普网红医生以带动流量和创收,而头部三甲医院仍坚持科研成果为主导,仅认可专业杂志的科普内容[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