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人北上消费潮,回不到过去了
投资界·2025-06-23 08:29

北上消费潮的核心观点 - 港人北上消费未挤压本地消费 两地消费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内地以生活服务类为主(占比近50%) 香港则以零售(58%)和餐饮(29%)为主 [3][5] - 北上消费规模稳定 每季度境外消费约500亿港元 占香港居民总消费9% 人均单次消费300-500港元 [4][5] - 消费吸引力源于内地服务业升级 数字化服务(如AlipayHK)推动大湾区一体化 覆盖交通/预约等200万用户 [6] - 消费地域从大湾区扩散至重庆/长沙等地 呈现"民生消费"特征 [7] 消费模式差异 - 资深北上用户在内地消费结构:生活服务类占比超80%(健康美容/按摩) 零售仅28% [5] - 同群体在港消费结构:零售58% 餐饮29% 服务业仅12% [5] - AlipayHK数据显示 跨境支付已突破简单功能 延伸至多场景服务 [6] 历史数据对比 - 2018-2019年香港消费净流入:外地旅客在港消费额(3258亿/2566亿港元)远超港人境外消费(1772亿/1844亿港元) [8] - 2022年后港人境外消费增速快于外地旅客在港消费 消费力外流趋势明显 [9] 行业影响 - 香港服务业面临结构性压力 需针对性支援从业人员 [8] - 内地服务业创新业态(如未知名称的新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6] - 消费"剪刀差"盈余可能逆转 需关注经济格局变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