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用户侧虚拟电厂建设实施方案核心观点 - 构建"1+5"超大城市虚拟电厂运行管理体系 包括一个虚拟电厂运管平台和五类城市特色资源(空调负荷 充换电站 新型储能 数据中心 工业负荷)[7] - 2025年虚拟电厂可调能力目标110万千瓦 2026年160万千瓦 2027年220万千瓦 [7] - 用户侧储能接入容量规划:2025年200MW 2026年300MW 2027年400MW [1] - 通过价格激励政策和电力市场机制拓宽虚拟电厂收益渠道 包括输配电价成本核算 市场竞价形成电价补贴 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 [14] 工作目标与规划 - 2025年基本建成虚拟电厂运行管理和技术标准体系 2026-2027年持续提升数字化水平 [7] - 空调负荷目标:2027年接入规模240万千瓦 可调能力80万千瓦 [10] - 充换电站目标:2027年接入规模180万千瓦 可调能力50万千瓦 [10] - 新型储能目标:2027年接入规模30万千瓦 可调能力25万千瓦 [10] - 数据中心柴发资源目标:2027年接入规模60万千瓦 可调能力15万千瓦 [10] - 工业负荷目标:2027年接入规模320万千瓦 可调能力50万千瓦 [11] 主要任务实施路径 体制机制优化 - 建立市区两级电力负荷管理工作机制 市经信委负责技术标准体系 区经委负责区域管理 [8] - 制定《上海市虚拟电厂运营管理规范》等技术标准 推动成为地方标准 [8] 资源聚合策略 - 空调负荷:优先推动产业园区 公共机构 商业建筑加装监测调节装置 [9][10] - 充换电站:推动智能改造 加强V2G试点 提升车网互动能力 [10] - 新型储能:重点覆盖数据中心 通信基站 工业园区等终端用户 [1][10] - 工业负荷:在不影响生产前提下有序参与虚拟电厂 [11] 数字化能力建设 - 虚拟电厂运管平台实现用户登记 资源接入 调度管理等全流程管理 [12] - 聚合商需符合数字化平台建设规范 接受第三方机构入网测试认证 [12] - 应用数字孪生 图计算技术构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智能决策平台 [13]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电网企业负荷管理成本纳入输配电价核算 虚拟电厂可获得电价补贴和资金奖励 [14] - 允许虚拟电厂以独立主体身份参与电力中长期 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 [14] - 开展示范应用评选 培育高水平聚合商并向国家推荐优秀案例 [14] 保障措施 - 市经信委统筹推进 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15] - 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提供全流程服务 推动"五化"发展(规范化 常态化 规模化 市场化 数智化) [15] - 建立常态化评估机制优化运营模式 加强媒体宣传引导市场参与 [15]
2027储能接入400MW!上海用户侧虚拟电厂实施方案印发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5-06-25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