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行业与Wolfspeed发展历程 碳化硅技术优势与行业格局 -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高压、高温、高频场景中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硅材料,特斯拉Model 3逆变器采用碳化硅后重量降至4.8kg(竞品为11.15kg)[3][7] - 全球60%碳化硅晶圆产能曾由CREE(后更名Wolfspeed)垄断,其技术源于1987年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实验室,早期依赖美国海军项目支持[3][9] - 碳化硅晶圆制备工艺复杂,生长速度仅0.5-2mm/小时,切割损耗高,部分废料被降格为莫桑钻出售,国内厂商天岳先进、天科合达曾将晶圆废料销售给珠宝公司[9] Wolfspeed战略转型与市场机遇 - 2017年新任CEO Gregg Lowe推动公司从LED业务(占比90%)转向碳化硅半导体,2018年特斯拉Model 3采用碳化硅逆变器后,公司半导体业务收入占比从10%跃升至53%(2021年)[11][13] - 电动车普及推动碳化硅需求暴增,一辆车需消耗半块6英寸晶圆(约100-150颗芯片),2021年全球缺芯加剧供需矛盾[17] - 公司选择押注8英寸晶圆技术(2017年已展示样品),2019年投资15亿美元建莫霍克谷工厂,目标降低单位芯片成本20%,市值从40亿飙升至165亿美元(2021年)[25] 竞争环境与战略失误 - 中国厂商天科合达(17.3%)、天岳先进(17.1%)2024年市场份额合计逼近Wolfspeed(33.7%),主攻6英寸晶圆使单晶圆价格从1500美元降至500美元[30][32] - 垂直一体化模式加重债务负担,8英寸工厂产能利用率仅20%(2024年),同期中国产业链分工更细(晶圆-设计-代工-模组分段协作)[31] - 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2023年欧美个位数增长或负增长),车企优先考虑成本,马斯克计划减少75%碳化硅用量,Wolfspeed营收下降12%,股价暴跌84.7%[29][31] 行业竞争本质与教训 - 碳化硅芯片标准化程度高,竞争核心是成本控制而非单纯技术领先,6英寸工艺成熟度使中国厂商具备成本优势[35] - 电子产业需平衡技术投入与经济效益,日本尔必达DRAM良率98%但设备成本过高导致利润率仅3%(三星83%良率利润率30%)[35] - Wolfspeed破产重整反映新能源供应链洗牌加速,重资产扩张与市场需求错配是主因[33][36]
一家巨头走向破产
投资界·2025-06-27 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