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000万虚拟货币“一夜蒸发”背后:虽具财产属性但保护范围非常有限
第一财经·2025-06-27 17:23

香港数字资产监管与生态发展 - 香港近期加速完善数字资产监管架构及生态,包括稳定币立法、《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发布及"LEAP"框架提出,吸引全球Web3人才、资金及项目 [1] - 内地投资者不在香港数字货币交易服务范围内,因央行等部门2017年、2021年已叫停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并加强风险监测 [1] 虚拟货币的法律属性与监管态度 - 虚拟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USDT)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不能流通使用,中国对其相关活动采取严格限制或禁止态度 [2] - 虚拟货币虽无货币属性,但部分司法案例承认其刑法意义上的财产价值属性 [3][8][9] - 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叫停代币发行融资,2021年十部委进一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为非法金融活动,参与者需自行承担损失 [6] 虚拟货币投资历史与市场表现 - 2017年前比特币被视为大宗商品,2016年涨幅超黄金,中国交易量占全球30%~40% [5] - 比特币暴涨暴跌特性及监管缺失导致其被用于赌博、诈骗、洗钱等灰色活动,早期交易平台普遍存在超范围经营问题 [5] 虚拟货币安全风险与司法保护局限 - 冷钱包被盗案例频发(如5000万虚拟资产一夜蒸发),因加密货币行业存在安全短板 [11][12] - 虚拟货币被盗后追回难度大,因区块链匿名性、跨境性及技术复杂性,传统司法手段失效 [14][15] - 资金流向追踪窗口期短(6小时进入洗币流程,72小时路径彻底打断),仅少数涉及境内主体的案例可成功追回 [16][17] 司法实践与投资者风险提示 - 虚拟货币财产属性在部分刑事案例中获认可,但保护范围远低于合法财产,普通投资者易受虚假项目欺骗 [17] - 法院曾判定泰达币交易行为无效,损失由当事人自行承担,体现民事领域对虚拟货币交易的限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