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十亿元投资只为一张入场券?工厂实探机器人“神经”制造如何突围
第一财经·2025-06-30 17:16

连接器在机器人行业中的关键作用 - 连接器是机器人的"神经",承担电力与信号传输任务,决定机器人技术能力与应用场景上限 [1][5] - 一个1.3米人形机器人需100-200个连接器,占BOM成本1%-2%,但技术地位远超成本占比 [6] - 连接器传输速度、可靠性直接影响机器人性能,工业场景故障可能导致百万级损失 [6][9] 连接器制造工艺与技术要求 - 连接器生产需经注塑、冲压、电镀和组装等多环节,宽度不足1厘米的产品需13米流水线完成 [7][8] - 端子镀层材料(如金、镍、锡)根据用途选择,镀金可提升耐磨性和导电性以延长寿命 [8] - 人形机器人连接器需满足小型化(适应有限空间)、轻量化(提升能效)和稳定性(保障作业效率) [9] 人形机器人连接器的市场挑战 - 行业处于早期阶段,客户需求差异大,厂商需准备多版本方案应对不同技术路径 [15] - TE采用先推标品再定制化策略,2024财年生产超2350亿件产品,但定制化需3个月开模周期 [10][13][15] - 软模(铁铸)可将量产周期缩短至3周,适合小批量定制需求,硬模(不锈钢)需3个月测试整改 [13] 行业竞争与投资动态 - 五洲新春拟募资10亿元投入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项目达产后年产415万套丝杠及轴承 [16] - 北特科技定增3亿元建设泰国丝杠基地,三花智控投资50亿元研发机器人执行器 [16][17] - 技术独特性、供应链协同与市场需求承接是零部件厂商竞争关键,亿元级投资成行业入场门槛 [16][17] 技术平衡与行业趋势 - 企业需在小型化、稳定性与量产成本间找平衡,与上下游协同设计高适配性产品 [17] - TE通过持续技术储备和快速响应(如每阶段推3版方案)保持市场竞争力 [15][17] - 机器人上游厂商面临高度不确定需求,需同时应对技术迭代和规模化生产矛盾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