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企CEO,都在研究小米YU7
创业邦·2025-07-01 20:00

小米YU7市场表现 - 小米YU7开启下定后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后达28.9万辆,18小时锁单24万辆,按25.35万元起售价计算订单价值突破600亿元 [4] - YU7订单量相当于小米SU7上市13个月累计销量总和,特斯拉Model Y去年在华销量一半,理想L6一年销量总和 [4] - 销售端压力传导明显,新势力品牌客流减少五成,小米门店拼车试驾成常态,标准版提车需等13个月,Max版需6-8个月 [4] - 资本市场反应强烈,小米美股ADR暴涨近10%,港股高开8%市值突破1.6万亿港元,小鹏、蔚来、理想、零跑等股价下跌3-7% [6][7] 产能与交付挑战 - 供应链测算显示SU7积压订单和YU7新增30万订单需一年消化,二期工厂7月投产但首月交付量仅3万辆 [7] - 产能爬坡后即便产能利用率200%年产量仅30万台,月产能稳定在2.5万台,理想情况下月产能3万台仍需10个月消化现有订单 [11] - 交付周期更新为标准版53-56周,Pro版48-51周,Max版33-36周,最长等待近14个月 [11] - 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产能95万辆,Model Y交付周期仅2-4周,时间差对小米不利 [12] 产品竞争分析 - YU7以25.35万元起售价对标Model Y,价格低1万元,配置上采用英伟达Thor芯片+激光雷达 [9] - 雷军重构对标逻辑,强调细节体验如主驾零重力座椅、天际屏等情绪价值,而非参数比拼 [10] - YU7首日订单28.9万相当于Model Y半年销量,远超Model Y月均2-5万新增订单 [10] - Model Y今年前5个月平均交付量仅2.5万辆同比暴跌73.6%,但断言YU7为"Model Y杀手"为时尚早 [13] 行业竞争格局 - YU7对25-35万纯电SUV市场冲击显著,国产六大门派乐道L60、极氪7X等因直接竞争关系面临订单分流风险 [16] - 智界R7在YU7发布同日推出最高5.4万元补贴,小鹏G7预售价23.58万元起可能下调至21万元 [17][18] - 理想纯电i6、i8预计定价25-35万将与YU7短兵相接,问界M5因价位和家庭用户定位重合易受冲击 [20][22] - 小米2026年计划推出增程+纯电车型YU9,可能对理想、问界产生更直接影响 [22] 行业战略反思 - YU7火爆促使车企重新评估高端化战略,用户愿为"技术+情绪共鸣+生态价值"支付溢价 [24] - 部分车企困于高端化的症结在于工程师思维与用户需求错位,数字营销能力和流量话语权短板 [24] - 车圈恐慌源于25-35万纯电SUV市场脆弱格局,除Model Y外无月销稳定破万车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