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背景与动机 - 心理咨询政府采购项目高达320万,显示社会对心理服务的需求已达到显著水准线[3] - 生成式AI大模型GPT的出现被认为将全面颠覆心理服务行业,成为创业关键契机[4] - 疫情后心理问题凸显,政府重视度提升且用户付费意愿增强,形成有效市场机会[5] 公司业务模式 - 初期以ToG业务为主,与政府合作建设4300平米永宁幸福科学馆,提供心理科普、测评、培训等六大功能[11][13] - 已拓展至重庆、鄂尔多斯等城市,政府出资建设+公司提供设计运营的合作模式[13] - 当前收入超半数来自ToG业务,同时布局学校/企业的B端服务及家庭/个人的C端产品[14][15] 技术应用与产品创新 - 开发AI积极心理学机器人,解决传统咨询三大痛点:24小时响应、无信任隔阂、多疗法整合[30] - 基于心理热线脱敏数据训练垂直心理大模型,已获国家备案并推出彭凯平谈心机器人等产品[30] - 通过眼动技术、生物反馈等高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幸福体验装置[13] 市场表现与增长 - 创业首年即盈利且营收过千万,次年增长达300%[31] - 完成首轮融资后估值达2.2亿元人民币[31] - 积极心理学课程覆盖中国3300多所学校,形成规模化教育影响[10][21] 行业趋势与战略 - 从ToG向C端转型,认为心理服务的终极使命需触达个体用户[16] - C端重点布局家庭幸福服务(如妈妈幸福年卡)及专业人才培训(积极心理学大师课)[17][18] - 引入哈佛积极心理学体系并本土化,15年累计为清华MBA、央企等机构提供课程[20][21] 核心竞争优势 - 创始人25年行业积淀,包括央视心理节目制作、公益基金会运营及学术研究[29][31] - 独家拥有马丁·塞利格曼等国际顶尖心理学家的课程资源[18] - 融合心理学与AI技术的跨学科团队,形成技术+内容双壁垒[7][30]
清华女博士携手彭凯平打造AI心理机器人,第一年营收千万
创业邦·2025-07-03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