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求是》点名新能源内卷:一些地方为招商破坏竞争秩序

中国绿色产业"内卷式"竞争现状与成因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在全球市场表现出色,但行业内部出现严重"内卷"现象[1] - "内卷式"竞争表现为价格战、同质化竞争和营销"逐底竞争",新能源车企平均账期超过170天,部分达240天[5][7] - 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洼地、非普惠补贴等手段加剧无序竞争,破坏市场公平[1][5] - 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影响产业链上下游利润空间和研发投入[7] "内卷式"竞争的形成原因 - 宏观层面供需失衡: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叠加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导致产能过剩[9] - 新兴行业供需结构性矛盾:光伏、锂电池等行业技术迭代过程中产能扩张速度超过需求释放速度[10] - 体制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导向偏差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11] - 发展模式路径依赖:企业习惯价格竞争策略,创新投入不足难以适应消费升级[12] 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系统性方案 - 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改革结合,推动大宗消费升级和服务消费潜力释放[13] - 规范政府行为: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禁违规优惠政策[14][15] - 强化行业自律: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引导链主企业建立良性产业链关系[16] - 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动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