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药市场格局变化 - 信达生物的GLP-1减重创新药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已商业化落地,标志着国产减重药正式进入国内公立医院 [2] - 玛仕度肽从获批到商业化仅用1周,远快于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5个月)和礼来替尔泊肽(半年) [2] - 国内厂商无产能供应限制问题,而跨国巨头尚未实现本土化生产 [2] - 信达生物计划通过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零售渠道和线上平台等多渠道拓展市场 [2] - 业内人士预计玛仕度肽未来可能占据中国减重药市场50%份额 [2] 市场规模与竞争态势 - 2025年全球GLP-1药物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00亿美元,中国市场达2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超28% [3][4] - 国内已有约30款在研GLP-1类药物进入中后期临床,其中一半进入三期临床 [4] - 恒瑞医药、博瑞医药、甘李药业和先为达等公司的在研药物已实现15%-21%减重效果 [4] - 先为达生物的埃诺格鲁肽在48周治疗中实现15.4%减重,与司美格鲁肽疗效相当 [5] - 专家预计随着更多产品上市和可能纳入医保,GLP-1减重药价格有望下降 [5] 跨国巨头的应对策略 - 礼来替尔泊肽新增OSA适应症,覆盖中国近2亿患者 [7] - 诺和诺德更新司美格鲁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结局试验结果(风险降低20%) [7] - 更高剂量司美格鲁肽(7.2mg)临床试验显示平均减重21%,1/3受试者减重超25% [7] - 诺和诺德收购联邦生物"三重受体激动剂"UBT251,潜在交易价值20亿美元 [7] - 礼来投资15亿元升级苏州工厂产能,扩大糖尿病和肥胖药物生产规模 [8] 产品创新与研发方向 - 目前GLP-1减重药均为注射液,口服剂型成为研发重点 [11] - 礼来口服小分子GLP-1RA药物orforglipron在40周实现平均减重8% [11] - 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在三期临床中实现13.6%减重,降糖适应症已在中国获批 [11] - 恒瑞医药、诚益生物、华东医药等国内企业已布局口服小分子GLP-1减重药 [12] - 现有减重药存在肌肉流失问题(40%减重来自非脂肪组织),药企正开发肌肉保护药物 [12][13] 市场潜力与慢病管理 - GLP-1减重药被建议长期使用以保持体重和控制血糖 [16] - 中国已将GLP-1类药物纳入《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 [16] - 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优先使用GLP-1减重药降低心脏病风险 [16]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一季度销售额84亿美元,礼来替尔泊肽销售额61.5亿美元 [18] - 预计2030年中国将有9亿肥胖或超重人群,市场规模远超美国 [18]
国产减重药“上市潮”闸门打开,跨国巨头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