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集体出手!
新浪财经·2025-07-07 08:43
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于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 预留3个月过渡期用于市场主体适应性调整[1] - 新规通过加强监测监控和健全高频交易监管 旨在降低程序化交易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 减少市场操纵和过度投机 提升市场稳定性[1] - 中证协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 指导券商规范开展程序化交易 明确各方权利义务[1][7] 高频交易监管细则 - 上交所细化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瞬时申报速率异常(1秒内申报/撤单笔数超标)、频繁瞬时撤单(全日多次1秒内申报撤单且撤单比例超标)、频繁拉抬打压(个股1分钟内涨跌幅及成交占比超标)、短时间大额成交(1分钟内指数波动及主动买卖金额占比超标)[2]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 或全日申报/撤单≥20000笔[2] - 监管措施包括:额外报告义务(系统服务器位置、测试报告等)、针对性异常交易监管标准、从严自律管理措施、差异化收费方案(拟收取更高流量费/撤单费)[3] 行业影响与应对 - 量化私募行业面临更严格合规要求 需构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资金端精细化管理(如错峰发行策略提升客户留存率)[4] - 高频做市/套利策略成本显著上升(额外报告义务+差异化收费) 需重新测算盈利能力[4] - 券商需参照中证协示范文本(25条内容涵盖报告/行为管理/高频交易等)与客户订立协议 明确禁止行为和管理权限[7][8]